咨询热线:18750678080
越战老兵竟意外发现自己墓碑
2023-07-24 09:49 Author:原创 Click:

一位来自江西的老人在祭拜当年参加越南反击战的战友时,却意外发现了自己的墓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乌龙?

更令人生气的是,这位老英雄已经为自己的名誉奔波35个年头,一直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结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乌龙事件。

这位来自江西的老英雄名叫晏礼根,年轻时由于家里贫穷选择到河南洛阳打工谋生。

1969年,人民解放军在洛阳地区征兵,听到消息的晏礼根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报名。毕竟在当时成为军人就意味着能够吃饱饭。

宴礼根
宴礼根

刚刚参军的他成为了,第四十三军127师378团一营一年的一名战士。虽然刚刚来到部队的晏礼根什么都不懂。

但是他勤学苦练,很快就被提拔为172师师长张万年的警卫员,这对于一个新兵来说是非常高的成就了。

而张万年将军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也非常喜欢,勇敢机智的晏礼根是张将军眼中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加以培养一定可以成为军队的栋梁之才。

然而一次退伍风波却差点毁了晏礼根的大好前程。当时规定新兵入伍5年之后就可以退役,于是晏礼根在1974年就按照军队规定申请退役。

他的退役申请书很快就送到了379团团长高观波的办公桌上,认真思考之后还是答应了他的退伍申请。

于是乎晏礼根便收拾自己的行李,准备赶往火车站,回江西老家。

正好这一天张万年将军前往警卫队巡视,但是并没有看到晏礼根的身影,便顺嘴问了一句,这才发现他已经离开了军队。

对越战争
对越战争

于是立刻吩咐团长高观波去把他找回来,团长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火车站,最终让晏礼根重新回到部队。

回到部队的他并没有因为师长的关注而变得骄傲,依然和过去一样勤奋好学。

1976年,他从警卫部调到师部工兵营,开始学习排地雷,拆炸弹的技术,学习态度扎实的他,短短两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学业。

也成为了当时127师著名的排雷好手了,而当时云南昆明地区有大量的雷场尚未拆除,于是师部就把他派到云南地区训练新兵。

在来到云南之后,他便开始训练新兵如何排除地雷炸弹。

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1979年,越南政府在苏联的怂恿下,居然背弃了与中国的传统革命友谊。

对越战争
对越战争

不仅大肆迫害越南境内的华人华侨,同时出兵入侵周边国家,多次跨越中越边界,射杀边防将士。

面对这样的挑衅行为,党中央决定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小伙伴。

1979年2月17日,晏礼根所在部队接到了中央军委的通知:要求他们前往中越边境,做好战争准备。

当时越南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越南军队经历了战争的磨练,拥有了充足的经验。

再加上美国撤退时后留下了大量武器装备,看上去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但是和庞大的中国比起来,越南似乎没有那么强大。

我们的部队很快就打败了越南前线部队,一路攻击到了凉山地区,此处是越南北部重要的战略要塞。

为了阻击解放军,越南人开始在水里下毒,阻击人民志愿军的后勤部队,更是使用了化学武器。

宴礼根
宴礼根

这可气坏了对越反击战的指挥员许世友将军,19个炮兵营在30分钟之内发射了9000多枚炮弹,直接摧毁了越南军队的反抗意志。

前线部队很快就攻克了越南北部的20多个城镇,而越南军队为了延缓解放军的前进速度,在周边城镇埋下了大量的地雷。

于是乎晏礼根和他训练的新兵就负责来前线执行排雷任务,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当时越南部队在土地上埋放了大量的地雷,以至于排雷器材,有的时候都用完了,再加上地形环境的影响,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发现地雷。

当时入伍不久的新兵毛永德就在一次排雷任务中不小心踩在了子母雷上,这可吓坏了周边的战友。

晏礼根只能让毛永德不可以轻易地移动,但是远方传来的大炮声还是让这位经验不足的新战士不小心松动的脚踝。

对越战争
对越战争

突然间,地雷爆炸,毛永德当场牺牲,距离爆炸地点不远的晏礼根虽然没有牺牲,但是地雷碎片给他的头部,胸部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好在战地卫生员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他们也迅速被送回了303医院抢救,只不过有一枚弹片距离大脑神经过近,留在颅骨里无法取出,这也造成了他的右眼失明。

晏礼根对此却毫不在乎,他认为相较于在战场上牺牲的,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在303医院出院之后,他跟随战士们来到湖南医院接受后期的康复治疗,直到1984年,才让他离开疗养院。

当他回到自己曾经的驻地洛阳时,曾经的战友们要么已经退伍,要么已经离开。对于这位突然找上门来的老兵,大家也是摸不着头脑。

不过好在军队中有晏礼根的档案,部队领导在了解到他这些年的经历之后,就决定先让晏礼根去医院检查身体情况,然后再来做决定。

在洛阳的132医院,当地医院认定晏礼根身体伤残情况达到了三级,已经不适合留在部队,再加上他的年纪过大,于是部队决定给他办理退伍申请。

对越战争
对越战争

晏礼根虽然很想留在部队,但是他也不愿意给国家添加麻烦。于是在回到江西老家之后,他选择了务农来养活自己。

作为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战士,他理应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优质待遇,然而,在他的退伍手续中所写到的是因工负伤,而不是因战负伤,一字之差就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待遇。

前者你只能享受普通的工伤医疗待遇,而后者却可以享受烈士待遇。对于生活极度贫困的晏礼根来说,这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差距,更是对自己不认可。

对于这位老人来说,这样的行为让他实在难以接受。于是乎他决定要给自己正名,寻求一个合理的待遇。

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要求,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由于信息技术并不发达,再加上晏礼根本人证据不足,也缺乏材料证实,当初的战友们,也早已不知去向。

想要证明曾经的这份战绩,变成了老人人生中最大的一件难题,但是这位老英雄一直不愿意放弃。

整整35年的时间,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寻找曾经的战友和领导,为此没有什么积蓄的他,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好在上天不负有心人,晏礼根终于找到了自己当年参战部队的老团长。

老团长在看到他的第一时间也是激动得不行,而老团长的妻子则是被吓得大叫起来。

原来当时晏礼根所在的379团第1连总共有214人参加了对越反击战,但最终平安归来的只有68个人。

晏礼根由于受伤被其他部队送到了当地的医院,后来又去了湖南医院。而部队在江西,南宁,洛阳都没有找到他。

对于这种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现象,部队也只能以牺牲为处理。最后部队在南宁烈士陵园还给他树立了一座墓碑,埋放了他生前穿过的衣服。

最后老团长陪同晏礼根前往南宁烈士陵园扫墓,在这个墓碑上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自己的个人档案和身份信息都没有了,原来他在部队中是一名被牺牲的烈士。

不过好在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老领导,当地媒体很快便宣传报道了这次事件,消息甚至传到了中央军委。

对越战争
对越战争

最后在中央军委的关照下,晏礼根成功地将自己的因公负伤改成了因战负伤,而此时的晏礼根也已经70多岁了,他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个愿望。

由于七八十年代信息传播技术不健全,同时档案保存也不完善,因此在对越反击战中的部分战士都遭遇过类似情况。

再加上战友们去世的去世,被调离部队的调离部队,在后续就更难证明,战士们的荣誉的经历。

不过好在国家后续出台了很多关于老兵的规定,让这些曾经为国家牺牲的烈士们获得应有的待遇,相信在未来这些英雄们一定可以享受更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