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750678080
墓碑宗法伦理元素
2019-06-24 17:18 Author:原创 Click:
        墓碑作为丧葬文化的物质体现,其形制装饰、铭文书写、材质选用、刻工技法等,无不折射 出人们在丧葬上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照,也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宗法伦理品格,铸器刻铭、为先祖颂功记德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作为墓上附属建置的墓碑,它的产生正是这一传统的直接延续。碑刻研究萌芽于东汉,随金石学的正式诞生,到宋代已初具规模。
东北地域在奴隶制时代尚未见碑刻,伴随封建化过程.主动接受中原碑陵文化影响,重庆公墓逐渐诞生了东北地域碑陵文化。初步认识,催生因素和具体条件有三。
        第一,东北地域各民族政权中.吸收了中原王朝归附的官吏和知识分子,他们将中原碑陵文化传播到各民族和各政权中来,催生了刻立碑碣之风气;
        第二,东北各民族及其政权中官吏,在封建化过程中,耳濡目染。主动学习、模仿和接受中原碑陵文化,巴蜀墓碑则结合了本民族风俗和封建化需要,开创树碑立传制度。
        第三,中原王朝派往东北地域的持节、文臣武将,往返之途,立碑刻迹,著籍立说,深深的影响和启迪着当地各族开明者、睿智者,学习和倡导推行碑陵文化。碑陵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是社会的高雅人文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和某些层面反映着文明程度。每一通石碑的刻文.都有一定程度的文思、文学、文字素养,整体美学设计和深奥寓意,工匠的雕刻技巧和高超工艺,质料的选择和外在形态的定式等等.皆反映着思想意识倾向、道德标准,社会生产力水平,民族的审美观,经济殷富程度,社会和谐稳定态势,宗教文化影响深度等等问题。历朝树立不同功能的石碑,既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创造性,又要借鉴和传承中原已经出现的各种碑碣模式,例如石碑的龟趺、螭首、石象生、石望柱、石翁仲等,它不是东北地域某一王朝的发明,但却在高句丽朝以后被广泛采用,巴蜀墓碑显然它从中原传播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