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750678080
唐代对墓碑的高度重视
2019-06-24 19:52 Author:原创 Click:
   隋唐之前,关于碑的使用并没有明确规定,碑的形状、高低、大小尺寸、题字、碑首碑趺雕刻、纹饰图案等,一般随丧家经济能力和时风所好而定。随着唐代碑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人们对立碑的高度重视,丧葬礼制对碑的使用有了明确的规定。
   唐时朝廷对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在使用碑碣的形制尺寸等方面,都有严格区别,并将之纳入了法律条文。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墓碑“龟趺螭首”,高不得过九尺,七品以上官员的墓碑“方趺圭首”高为四尺。“若隐纶道素,孝义著闻,虽不仕,亦立碣”。唐以后各朝都沿袭了这种使用碑的等级制度,各朝只在具体规定上略有不同.
唐代墓碑的体积庞大,碑额与碑身只能一分为二,各自单独加工雕刻。至此正式确立螭首、碑身、龟趺(方趺)三部分的碑式典范,成为唐碑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制和造型,为历代遵循。就碑首来讲,源于东汉墓碑的“穿”和“晕”,在唐碑中已消失。
   唐代墓碑在雕刻纹饰上的突破,很大一部分得力于宗教艺术。
   当时因礼制新规致使唐代碑额形制趋于统一,基于佛教的信仰和教义,这种雕刻形式摆脱了一般碑额的约束,艺匠独具,技巧纯熟。
   礼制的规定无疑为墓碑的形制设计套上了文本框架,即墓碑设计者无需苦于创新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只要按照礼制规定,如法炮制就可以了。于是我们对于存世的唐代墓碑在形制上的高度统一就不足为奇了,而是很正常的时代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