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750678080
墓碑之佛教文化(葬塔)
2019-06-24 15:50 Author:原创 Click:

佛教墓碑在东汉末年开始在国内流传。据历史记载,公元 65 年,东汉明帝梦见西方之佛,他遣出十余位使者,前往天竺取佛经佛法。两年以后,使者归来,他们用白马给中国人驮回一个陌生的宗教,从此佛教逐渐在中原地区传播开来。但真正意义上的流行还是在南北朝。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儒家宣扬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颜渊》 的论调,受到普遍的怀疑;道家提倡的“羽化成仙”、“长生不老”的言论,似乎也不切实际。人们希望从佛教中寻求解脱和庇佑。

佛教宣扬的“三世因果”、“轮回转世”观念强烈冲击了中国传统“灵魂观念”。佛教一面影响中国传统的葬俗,一面又互相融合。孝子临圹设祭,先行儒家礼仪,接着由在场的僧尼及男女信徒共同念佛号十遍。把佛道和孝道连上关系,儒家之孝变为佛教之孝。佛教倡导火葬,这一全新的薄葬形式对儒家崇奉的厚葬习俗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土葬是中国固有的传统葬式,在儒家思想中,火葬一向被认为是惨虐极不合人道的。宋时的火葬起初也多在佛寺举行,各地寺庙设有火葬场,称为“化人亭”,专为世俗百姓服务。

火葬率最高的地区,正好就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两浙路 (今浙江一带) 。墓地不足,使普通民众渐渐接受火葬等佛教葬俗。

宋神宗为了禁绝火葬,于是建立“义冢”来埋葬贫民、客死者或无主遗体。宋徽宗时,义冢改名为“漏泽园”,相继推广至全国各地。可是由于负责官员贪污作弊,使漏泽园出现很多弊病,结果也无法杜绝火葬。最后,漏泽园也实行了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