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750678080
厚葬墓祭之风和儒家孝道观
2019-06-24 17:10 Author:原创 Click:
 
        汉朝光武、明、章、和、安诸帝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提出“遂覆蔽灾害,多张垦田,不揣流亡,竞增户口”提倡努力生产,经济随之迅猛发展。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相继把持朝政,豪门大族势力越来大,骄横跋扈,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身前过着“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的奢华生活;死后为把荣华富贵带入冥冥世界,竭力厚葬,大建棺椁,大筑陵墓,葬仪“竞为华观”。在经济繁荣滋生厚葬之风的同时,也为“树碑热”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
        东汉盛行的墓祭最富有时代特色,进一步促成了墓碑的兴盛。这一时期传统的族葬制度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大家族墓地的盛行。
        人们往往在墓前建造家族祠堂,作为祭奠死者亡魂的场所,墓碑成为必不可少的道具。
 
        统治者倡导的儒家孝道观为墓碑的广泛使用推波助澜。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是以对豪强地主集团妥协而稳固的。为了控制豪强地主的强大势力,除了进一步完备中央专制体制外,在思想上还提倡经学,宣扬忠孝,表彰气节,引用谶纬,以稳定封建秩序,维持自己的统治。儒家经学的孝道观念在当时趋于国教化,其所倡导的礼中,最重视的是丧礼。“孔子不言鬼神,但却崇丧。”人们根据对父母丧葬的态度,衡量子女的孝心。基于忠臣出于孝子的考虑,《孝经》成为官学,被视为治国安民的法典。继而被推广普及到社会各阶层,成为人们生活的教科书。
      《谷梁春秋》:“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称美先祖,文饰死去的亲人,此乃孝行。墓碑矗立于社会,同时呈现于众人面前,而碑文便是向社会宣扬孝道,向众人显示孝行的最好的传播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