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作为一种独特的石刻形式,源远流长,历代相承,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汉魏晋南北朝是这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承前代之余绪,创造了石碑初步形制,发展至东汉桓灵时期,已十分成熟。
魏晋石碑发展一度低靡。南北朝时复苏,成为隋唐乃至明清石碑形制的直接来源。 根据历代金石文献、地方志、《水经注》及解放后考古新发现等统计,汉魏晋南北朝石碑可考可见者约700余件。在两汉、魏晋、南北朝不同时代,它们有不同的集中分布区域。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各期各区域石碑之间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点。
石碑碑首形制大致分为圆首、圭首、方首三大类,其中圆首类又细划为素面、晕纹、蟠龙、蟠螭四个亚类,三大类各自具有明显的形制特征及清晰的演化顺序。灵帝之前,圭首类碑数量最多,形制成熟完善;方首类碑数量居二,碑面多施画像;圆首类碑数量较少,形制多样。灵帝时期,石碑以圆首晕纹居多,北方地区出现圆首蟠龙类。方首类碑面简洁。献帝时期,四川地区出现圆首蟠螭类。魏晋石碑形制多为圭首类。南北朝则以圆首蟠龙类为主,石碑内容及装饰图案还多见佛教题材。
在中国石碑发展过程中,石碑形制与功用密切关联。两汉时期,墓碑多为圭首类形制,古朴稚拙。功德碑多为圆首晕纹类形制,精美华丽。纪事碑为方首类形制,简洁纯朴。魏晋时期,墓碑鲜见,可见者形制朴素简单。功德碑多为圭首类,简朴瘦长。纪事碑为圭首类。南北朝时期,各类功能的石碑均以圆首蟠龙式样为主。汉魏晋南北朝石碑各类型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类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石碑相互影响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还使它们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点。
石碑作为中古时代的文化产物,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文化的结晶,也是古代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一件件冰冷的石碑被赋予了潜在的文化含义和人类无限的精神追求。它作为时代界标矗立于世,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变迁,维系了时代精神的传统。